世外“萄”园-香格里拉酒庄行

2018-05-31 14:51
分享到:

日照金山——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

日照金山——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

走过世界上大大小小不少的酒庄,云南的香格里拉酒庄令我印象极为深刻。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纯净的风土,淳朴的藏民,让我即使回到北京许久,还不能忘怀走访过的一幕幕。

说起云南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48年,当年法国的传教士来到梅里雪山脚下的德钦县茨中村传教,并在茨中村修建了茨中教堂。为了喝上葡萄酒,传教士从家乡引进葡萄苗,在教堂附近开辟葡萄园,并传授给当地藏民种植和酿造葡萄酒的技术。这不仅满足了教堂葡萄酒日常饮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当地葡萄酒的传播和发展。直到今天,喝葡萄酒已是当地老百姓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家庭自酿葡萄酒在当地也非常普遍。一路上,我们也见到许多小店铺在出售自酿葡萄酒。

茨中村茨中教堂及其葡萄园

茨中村茨中教堂及其葡萄园

虽然目前香格里拉产区规模较大的酒庄只有三家,但是这里出产的葡萄酒却已扬名国内外。2017年,由LVMH路易威登酩悦轩尼诗集团投资的敖云酒庄在法国、英国、香港上市,一举创下300美金一瓶的高价,成为中国第一款膜拜酒,这不仅使酒庄,也使香格里拉产区开始进入世界葡萄酒届视野。

香格里拉酒庄是香格里拉产区三家酒庄中规模最大且建立时间最长的酒庄,酒庄于2000年在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创立。最早主要生产“大藏秘“青稞酒。后来与政府一起发展和扶持葡萄酒产业。现在“香格里拉“已经成为驰名商标。由于纯净无污染的生态条件和独特的的小气候(葡萄不需要埋土防寒),当年敖云酒庄葡萄园就选址在此,而且由于香格里拉拥有十数年的葡萄藤,敖云酒庄葡萄园就直接从香格里拉酒庄部分葡萄田划分出来。

站在酒庄远眺,对面就是著名的玉龙雪山

站在酒庄远眺,对面就是著名的玉龙雪山

图片1

酒庄外墙描绘着五彩的藏式佛教花纹。在蓝天白云雪山下十分显眼。

酒庄外墙描绘着五彩的藏式佛教花纹。在蓝天白云雪山下十分显眼。

从北京飞往丽江,再一路驱车北上,香格里拉酒庄就坐落在金沙江边,玉龙雪山脚下。整个酒庄建筑是传统的藏式结构建筑。墙外观描绘的是五彩的藏族佛教彩绘。与酒庄对面的雪山,纯净的天空白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刚好同日到达酒庄的澳大利亚籍酿酒顾问Mark O’Callaghan,他是澳大利亚雅拉谷产区酿酒协会的前会长,也是独立酿酒师。Mark话不多,但非常专注与自信:“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出香格里拉最好的酒,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在采访中他对我们说。Mark已参与了香格里拉酒庄第4个榨季。他提出了要将葡萄酒根据地块特点分开酿造的理念。

酒庄的澳大利亚籍酿酒顾问:Mark O’Callaghan在给媒体团讲解葡萄酒

酒庄的澳大利亚籍酿酒顾问:Mark O’Callaghan在给媒体团讲解葡萄酒

不像其他酒庄,葡萄园大多都围绕在酒庄周围,香格里拉酒庄虽然坐落在离丽江不远的地方,但其葡萄园基地以村为单位,散落在维西,香格里拉、德钦等上百个村落、3000多家农户中。出发之前,业内著名的营销专家,也是我们这次领队郭校长就跟我们说,我们要经过这里最著名的四座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白马雪山及梅里雪山。到了才知道这几座雪山相隔几十公里。探访这里的葡萄园真不容易,不仅要绕雪山,还要穿越金沙江、澜沧江。一路跋山涉水、过悬崖,同行的陆江老师有高原反应且又有恐高症,一路真是苦不堪言。

建在悬崖上的村庄。虽然对面的村庄近在咫尺,但绕行山路及跨江至少需要几十分钟。

建在悬崖上的村庄。虽然对面的村庄近在咫尺,但绕行山路及跨江至少需要几十分钟。

因为这些村镇大都依江而建,且深入在峡谷中。即使每个村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但由于山路蜿蜒,也需要绕行许久才到。由于地形和水土的限制,每个村子的葡萄园面积不大。小的只有几十亩,大的也不过百多亩。且每个村子由于峡谷地形的曲折蜿蜒,又被划分成了更小的地块。我们笑称,这快赶上勃艮第的地块细分了。这么分散的村落和田间地块大大增加了葡萄园管理和采收的难度,再加上当地是藏族自治区,3000多户的藏族农户间的沟通协调,也是巨大挑战。

王家逵是香格里拉酒庄的葡萄基地负责人。一位非常睿智的云南人。他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2003年就来到香格里拉酒厂工作。十几年来,对香格里拉酒庄葡萄园管理和藏民间协调沟通工作有着颇为智慧且丰富的经验。在这里工作真是不容易,不仅要面对酒庄内部繁杂的工作,来自外部的压力也不小。由于LVMH敖云酒庄也分享着酒庄部分的葡萄园,所以有些在同一个村子既有着敖云的葡萄园,也有香格里拉的葡萄园。敖云由于是国际大集团的投资,实力相当雄厚,对农户的待遇也相对较高。这很容易在村民间形成比较,加大管理的困难。但管理者王家逵有相当的智慧。他说:“要以情动人,真心的对待这些藏族村民,给农户足够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让他们既能兼顾好自己的农业生产同时也管理好葡萄园。而且我们的村级基地管理员都住在老乡家里,他们都融入到当地生活,跟农户有更深的交集。” 在村子里,我们见到当地的农户见到王总都相当热情。“这么热的中午就不要出来做活,过两天给你们送绑枝条来。” 王总对一位正在绑枝的藏族大妈说。

酒园负责人王家逵正在和藏民老妈妈询问葡萄园的情况。

酒园负责人王家逵正在和藏民老妈妈询问葡萄园的情况。

藏民的家门口,都描绘着五彩祥云图,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藏民的家门口,都描绘着五彩祥云图,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培布是香格里拉酒庄东水村葡萄基地的管理员,他也是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已苦守在这个偏僻的,近乎与世隔绝的山村5年。我们来到东水村相当不易,从香格里拉的镇子出发,一路驱车绕着凶险的悬崖之路,深入狭窄道路的山谷,走了好久荒芜,寸草不生的山路,眼前才豁然出现一片绿洲。“要不是陪你们,我真不愿意来这,太危险了。现在比以前还好些了,以前这里都是土路。”郭校长说。从高处望去眼前的东水村就是一片世外萄园。据培布介绍,这个村60亩葡萄地,占整个村庄农耕地的95%。村子里总共20多户人家,由于相对与外界隔绝,这里生活相当单调。但在培布的脸上一点都看不到这种愁苦,反而散发出阳光,积极的气质。他就是住在一户四代同堂的藏民家里。我们去了,藏民老妈妈热情的给我们泡酥油茶,端小吃,仿佛是招待家里儿子带来的远方朋友。培布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视葡萄园,给村子里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每天也帮着住家买买菜。问他苦不苦,他晒得黑红的脸上有些羞涩的说“习惯了,但已经快一个月没见到女朋友了。”

雪山上纯净的雪融水浇灌葡萄园。

雪山上纯净的雪融水浇灌葡萄园。

东水村葡萄基地管理员,藏族小伙子培布

东水村葡萄基地管理员,藏族小伙子培布

在深山凹里的世外萄园,东水村远眺。

在深山凹里的世外萄园,东水村远眺。

西当村又叫荣中村,是香格里拉另外一块相当重要的葡萄基地村,出产高品质的葡萄酒。敖云酒庄也在这个村子分享着一片葡萄园。即使在同一村庄,海拔的差异、光照差异、行向差异、风的影响、土壤差异等等都会影响葡萄出产的风味与品质。王总指着两片种植方向不同的葡萄园对我们解释说:“我们正在改葡萄的种植朝向,尽量都改成南北向的。”由于种植在南北向的高山峡谷里,而葡园灌溉用水主要取决于东西走向的高山融雪的河流,所以以前许多农户喜欢将葡萄园种成东西行向方便引水灌溉。但是,这样出现的问题是太阳照射的角度,以致葡萄的受热不均,从而影响葡萄的成熟的统一度。“现在改成南北向的,阳光可以一直从上午照射到下午,加大了日照时间,葡萄受热也均匀了,而且山谷里的风更容易穿过葡萄行间,带走过多的湿气,减少了霜霉病的发生”王总说。“假熟”也是王总提出的一个新词。“这是我自己说的词,不专业,但像这种糖度已经非常高,但是皮和籽都不熟的葡萄,我就称为假熟。“被王总称为假熟的葡萄酿成酒后,即使酒精度达到了,但还是有种青涩的味道。为了缓解这种问题,除了之前提到的改变葡萄种植行向,对葡萄树冠叶片修剪,适当的提高些产量也是王总多年来总结出的方法。“以前我们留7-8个枝条,现在我们会留12-13个。”王总说。

澜沧江畔茶马古道吊桥,江边坡地上也有百多亩葡萄园。

澜沧江畔茶马古道吊桥,江边坡地上也有百多亩葡萄园。

西当村的藏民老妈妈在田间除草,这些草还可以喂牛。

西当村的藏民老妈妈在田间除草,这些草还可以喂牛。

后记:虽然离开香格里拉酒庄将近一个月,但我时常想起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张张被高原太阳晒得黝黑脸上浮现的淳朴笑容,想起这些为香格里拉酒庄离开家人,驻守酒庄的可爱可敬的人们:总经理舒世平,副总经理崔可栩,技术总监曹建宏、酒园负责人王家逵、基地管理员培布、李达。甚至是那位陪伴我们5天的纳西族师傅董华,再喝起香格里拉的葡萄酒真是有不一样的感受。

文:李玉  部分图:郭明浩

版权所有,机构转发,需经允许。

编辑:liyu

香格里拉
分享到: